培养打包独立意识-比打包行李更重要
这段时间,前来询问行前准备的家长很多,关于孩子在国外生活的方方面面,事无巨细,家长都很操心。
他们的顾虑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:行李准备和安全问题。前一个问题,通常我会建议他们:留学证明材料要随身携带,最好再准备一份复印件存档;不建议带太多现金,但需要办一张信用卡;日用品方面,完全可以到国外后再采购,不过考虑到尺码差异,女生的内衣、泳衣等物件可以在国内准备好,男生备个自助式理发器也挺有必要,眼镜最好多备上一副,在国外比较麻烦……至于安全问题,不必要太担心,只要夜间不要单独行动,平时多结交些朋友,多些照应,就没啥问题。
拿到这份“行李清单”后,家长开始忙起来了,进行各种采购准备。很少有家长会静下来思考,孩子能不能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?未来要怎么规划?我能为此做些什么?而这些,反倒是我觉得最应该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聊聊的事。
到了国外,前三个月最难适应,对孩子来说,压力最大。以他们面对的第一件事—选课来说,选几门,怎么选,时间怎么定,这都是技术活。学生要早点注册选课系统,才能选上心仪的课,而且心不要太急,在保证能完成四年学分的情况下,每学期多选一门就可以了。选好课,就要买教材,教材在国外不便宜,不妨找些学长,看看能不能在他们那“淘”些二手教材出来。
要做好这件事,首先就是从四面八方,各种渠道去搜索信息,构建网络。有些院校会在新生入学时安排导师见面会,接机时碰到的学校师生,都是有效的信息源,学生要主动和他们去沟通,去了解。
国外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,没有人会来教你该做什么,学生更应该主动。大一时,多跟导师沟通,他的研究方向是什么,对不对你的胃口,去找到一个合适又感兴趣的专业方向。等到大二、大三时,尽量根据这个方向去发力,慢慢去建立和明确人生的发展规划。
对于未来的规划和理想,我们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思考,这正是作为家长应该要去引导和培养的东西。有些院校的住宿条件不尽如人意,家长的第一反应,就是跟我们顾问沟通,帮孩子安排个好住处。但事实上,在国外换个住宿并不复杂,很多孩子自己都能应对得妥妥的。
对家长来说,行前准备,不只是整理行前的行李,而是整理观念,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。毕竟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,比打包行李更为重要。
- 上一篇:合作愉快
- 下一篇:不断的走向新的服务境界